发布时间:2025-08-24 15:48:59  来源:bob综合app官网版

  7月的内蒙古大草原,苍郁的大青山下碧浪涌动,那是敕勒川上随风摇摆的牧草……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占地1600亩的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里整齐的牛舍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的奶牛繁育,和人一样,分‘上学’和‘就业’”两个阶段。”一进门,牧场工作人员就语出惊人:“0—2个月的初生小牛住在犊牛岛,如同上幼儿园;3—6月大的断奶犊牛,就搬去小学了;7—24月大的算后备牛,换个地方上中学和大学。”

  见大家听得入神,工作人员又补充:“怀孕产了小牛后,奶牛就正式‘上班’,住进全智能牛舍,挤奶、饲喂、推料、清粪等都享受智能机器人服务。”当大家得知,奶牛整个生长过程中不仅有室外活动区域,每年还有2个月的“假期”,纷纷笑言,奶牛的待遇比我们还好。

  记者在挤奶车间看到,在头牛的带领下,奶牛排队登上转盘式挤奶机转动一圈,新鲜的牛奶便从自动吸奶设备进入管道;一些“有个性”的奶牛则选择“自助餐”,自己跑到单体智能挤奶机挤奶;无论哪一种方式,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均无需人工介入。

  在这些奶牛“定制化”生活的背后,是规模化养殖、科学种牛选育、精准健康管理、产业科研创新等要素齐聚后,对生产效率和奶品品质的巨大提升。

  中国奶牛养殖业快速的提升,源于规模化牧场占比的上升。根据中国奶业协会日前发布的相关报告,2008年以前,全国存栏 20头以下散养户奶牛场占64%。直至去年,全国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78%。这一变化最直观的成果就是奶牛单产提升显著。工作人员和记者说,目前敕勒川智慧牧场单只牛的最高日单产量,已达到45公斤。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和2012年的奶牛存栏量基本相当,但牛奶产量提升了32%,中国奶牛主要养殖模式实现了从散养向规模饲养模式的转变。

  好环境养好牛,好管理出好奶。据介绍,牛舍中的智能化设备将奶牛个体识别、行为分析与体况监测等数据送至智慧牧场管理系统。系统如同“健康管家”,实时掌握每头牛的产奶量、采食量、运动量及健康情况,并根据个体产量及泌乳期科学设定挤奶,并精准补充营养。每次挤奶即是一次“体检”,系统自动“派单”,指导专业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处理。好奶出自好牛,好牛须有好种。“这些奶牛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牧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开展基因组检测和胚胎移植技术,牧场快速培育出遗传性能最优的繁育母牛,不仅实现牛奶产量快速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牛种选择性优化,以往只能后期添加进牛奶产品中的营养元素,原奶(牛生乳)里就可直接具备。

  与智慧牧场比邻而居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为全产业链创新提供了巨大支持。例如乳铁蛋白具有广谱抗菌、调节免疫系统等功能,10吨原奶才能提炼出1公斤,有“奶黄金”之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都没有攻克乳铁蛋白提取的科技难题,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与伊利研发人员积极投身乳铁蛋白提取技术探讨研究,开发出“乳铁蛋白定向保护技术”,将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的保留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了90%以上,打破了国外关键技术壁垒。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中国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单产水平提升的同时,在养殖规模、奶牛单产和原奶品质指标上接近甚至超越了多数奶业发达国家,实现了他们用超过百年才达到的水平。

  7月13日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奶业大会,发布了《世界奶业中国方案:高质量引领的奶业现代化答卷》(下文称《报告》)等四大课题研究报告。报告数据显示,中国规模化养殖场生产的牛奶,蛋白质、脂肪、体细胞、菌落总数等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优于欧盟标准。

  “中国原奶品质已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以伊利举例说:“面对每年使用的原奶接近1000万吨的庞大基数,伊利原奶菌落总数平均值能连续两年实现低于1万CFU/mL,是一项划时代的进步。”

联系方式
服务热线:400-800-6113 E-mail:shengxinggroup@qq.com
公司地址:成都市双流蛟龙港海滨广场9座1302;

厂区地址:成都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原邛崃羊安工业园)纵一路19号

电话:86-028-64546589
      028-61181606
传真:028-61181606
邮编:610500

bob综合app官网版
Copyright @2014 bob综合app官网版 All Rights Reserved